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,从第一次开口叫爸爸妈妈,到自己拿勺子吃饭,从天天在摇篮里躺着到蹒跚学步,每一点一滴的进步都给家人带来无与伦比的喜悦。然而,随之而来的“坏习惯”也让妈妈们苦恼不已。这里提醒各位家长,其实有些习惯是宝宝发育过程中的自然现象,只需给予正确引导即可。
乱“吃”东西
宝宝四个月左右会抓握东西时,抓住任何东西都毫不犹豫地往嘴里放。这时候很多家长会跟在宝宝屁股后面,告诉他这不能吃,那不能吃,还把孩子的小手拿开。更有甚者对孩子大喊大叫,你怎么这么贪吃,太脏了,不许吃。其实这样做,虽然基于卫生考虑,但无意中却压制了孩子的天性,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没有益处。1岁前,宝宝感知世界的方式就是他们的小嘴,所以家长们千万不要阻止。
越大越认生
家里一旦来了客人或换个环境就不开心,甚至大哭大闹,这让爸爸妈妈很是尴尬:“怎么宝宝越大越没出息了呢?以前不这样啊?”实际上,“怕生”是一种自然成长现象。宝宝很聪明,六个月以上就已经会开始区分亲人和陌生人了,如果宝宝在脑子里检索不到眼前这个陌生人的信息,就会感到非常不安:“这个家伙到底是谁?”所以不要强逼宝宝给不熟悉的人打招呼,这会让他更害怕。大人需要做的就是起到引导的作用,见面打招呼,比如爷爷好,奶奶好等,久而久之,孩子便会自己学会了。
让人头疼的“搬运工”
宝宝九个多月时就可以满地乱爬,不少爸爸妈妈又开始头疼了:小家伙特喜欢搬东西,只要能拖得动的东西,就会乐此不疲地从这头搬到那头,又从那头搬到这头。 甚至经常有时候,找不到你要用的东西,因为他们被宝宝无意的“藏”到沙发后面、柜子的缝隙里、床底下等等。其实,爸爸妈妈完全不必为此烦恼,当宝宝发现许多东西会因他的努力而发生改变时,就会很有成就感。你要做的就是经常来整理家里的物品,同时满足宝宝的搬运需求和你找到自己东西的需求。
到处乱爬
哎呀,在地上爬来爬去多脏啊!你看,刚换的衣服才一眨眼的功夫就黑了。妈妈们一般不喜欢让宝宝在地上乱爬。但爬行是宝宝行走的第一步,而且爬行还能加强宝宝的手、眼、腰、腿等全身部位的协调,能较早地让宝宝主动接触和认识事物,促进认知能力的发育。很多已经会走的宝宝,也会突然爬下来看世界,对于陌生的环境,除了畏惧感,宝宝也会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,希望通过自己动手去探索、认识和了解世界,自娱自乐。所以妈妈们,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,让宝宝们尽情的爬行吧!
乱扔东西
把玩具递给宝宝,他看都不看就扔到地上。你捡起来,他再扔。而且不管宝宝抓到什么都扔,包括水杯、勺子、饭碗……只要能拿得到的东西统统扔掉。其实把东西扔到地上,或是哗哗地倒掉,这是孩子们特别喜欢做的事情之一。这样反复玩,孩子们会感觉非常开心。扔东西其实是一种“婴儿游戏”。 宝宝在不断重复的游戏动作中,强化了对各种物体、环境的认识,同时还可以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,为日后的认知发展打基础。“扔”和“捡”之间的眼神交流、身体接触,满足了宝宝的情感需求与情绪发展,亲子关系得到进一步强化。所以,妈妈们,请耐心一点,当宝宝把东西扔掉的时候愉快地帮他们捡起来吧。
用手抓饭
一岁左右的宝宝特别喜欢用手抓饭吃,尤其是当他们会使用勺子、筷子,不小心把食物洒到桌子上或地板上时,孩子会用手去摸、去捏、去抓。很多家长会立即制止这种“不规矩”的行为。其实宝宝用手抓饭不仅可以增加他们对食物的熟悉度,逐渐培养他们对食物的兴趣,还能避免宝宝长大后养成挑食的坏习惯。这是孩子想了解食物质感的一种方式,所以请你不要生气地加以制止。吃饭是需要慢慢培养兴趣的,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接触食物的颜色、形状和特质吧。
吃手指
宝宝总爱吃手指头,好像他们的小手上有什么特别美味的东西一样。有的妈妈看到三个月后宝宝很喜欢吃手指头,非常担心这个坏习惯会保留。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婴儿出生后第一年称为“口腔期”。因为在这个阶段手是他们唯一能够得到的东西,所以能把自己的小手送到嘴里吮吸,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。吃手是宝宝成长过程中一种合理的心理需求和行为,是宝宝一种健康的自我安慰的方式。在正常发育情况下,宝宝不会养成吃手的习惯,家长不必担心,也无需设法阻止。强硬地制止孩子吃手,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阴影,长大后容易焦虑、发脾气,缺乏基本的信任和安全感。
爱玩卫生纸卷
宝宝眨眼之间就到了6、7个月,你是不是发现这段时间宝宝特别喜欢撕纸?卫生纸撕得到处都是,沙发上、地上还有宝宝身上,有时候宝宝还会往嘴里塞。不仅是卫生纸,连图画书也不能幸免。妈妈们看着地上一片狼藉,忍不住制止宝宝。其实,宝宝撕纸是精细动作能力发展的表现。6-7个月的宝宝,手眼动作已经协调,初步掌握了手的抓握特点,拇指能与其它四指相对,并会用指尖取物。这个时期的宝宝普遍会出现撕纸现象,宝宝撕纸是精细动作能力发展的表现,也反映了宝宝相关脑区的发展。不过提醒各位家长,宝宝撕纸时候一定要盯着,小心把纸吃掉。
★ 精 彩 猛 回 头 ★
戳下图可了解更多往期精彩文章